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外观图 供图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什么?
作为陕西省重点项目,芯派智能电源电驱系统创新中心于今年3月27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目前2号楼(厂房)已经封顶,预计年底所有工序施工完成。节奏之快令企业负责人感慨,“这些只有在政府改善市场准入和法院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与支持下才有实现”。
2022年、2023年,西安市连续两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在西安市营商环境18项国家指标中,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与“办理破产”3项指标均排名陕西省第一;2023年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营商环境相关测评中满意度达到96%。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GDP超万亿元的城市,西安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西安法院”)是如何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中国营商环境得到高分?带着疑问,近日,记者走进西安中院一探究竟。
谋局
尽管每天的工作日程拥挤,需要精确到分钟,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也要抽出时间查看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的每日运转情况,其中最让他关注的还是解决纠纷的质量和效率。“一组组数据背后关乎人、案、事及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控好数据,就能把控全局。”赵雷说。
多年来,“拥抱新事物、谋求新变革”已经成为这位实干型领导所秉持的职业情怀。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的建设是他操刀的又一次新变革。
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案件体量达到陕西省三级法院(以下简称“陕西法院”)近一半。秉持“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营商环境的优化”的理念,西安中院在全市法院“1+45+N”(1个“总站”统筹,45个“工作站”联动,N个“共享司法驿站”延伸)多元解纷体系的总框架下,做实多元解纷,营商环境工作持续走深走实。2023年,西安法院诉前委派案件16万余件,调解成功10万余件,全年新收案件首次实现下降,降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赵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西安法院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前端工作:“上门、集中、线上。”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西安法院上门开展定制化法律服务;针对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如开发区、产业园区等,西安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为企业就近提供司法服务;针对如何让司法服务更高效的问题,西安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向数字法院建设延伸,成立“立审执一体化”指挥中心、多元解纷中心等,全方位优化线上司法服务。
善弈者谋局。从政策性规划到操作性指导,西安中院相继出台了《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贯彻落实〈西安市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列出司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问题清单,全力解决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措施释放出鲜明的信号:西安法院坚定不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