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外观图 供图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什么?
作为陕西省重点项目,芯派智能电源电驱系统创新中心于今年3月27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目前2号楼(厂房)已经封顶,预计年底所有工序施工完成。节奏之快令企业负责人感慨,“这些只有在政府改善市场准入和法院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与支持下才有实现”。
2022年、2023年,西安市连续两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在西安市营商环境18项国家指标中,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与“办理破产”3项指标均排名陕西省第一;2023年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营商环境相关测评中满意度达到96%。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GDP超万亿元的城市,西安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西安法院”)是如何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中国营商环境得到高分?带着疑问,近日,记者走进西安中院一探究竟。
谋局
尽管每天的工作日程拥挤,需要精确到分钟,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也要抽出时间查看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的每日运转情况,其中最让他关注的还是解决纠纷的质量和效率。“一组组数据背后关乎人、案、事及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控好数据,就能把控全局。”赵雷说。
多年来,“拥抱新事物、谋求新变革”已经成为这位实干型领导所秉持的职业情怀。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的建设是他操刀的又一次新变革。
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案件体量达到陕西省三级法院(以下简称“陕西法院”)近一半。秉持“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营商环境的优化”的理念,西安中院在全市法院“1+45+N”(1个“总站”统筹,45个“工作站”联动,N个“共享司法驿站”延伸)多元解纷体系的总框架下,做实多元解纷,营商环境工作持续走深走实。2023年,西安法院诉前委派案件16万余件,调解成功10万余件,全年新收案件首次实现下降,降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赵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西安法院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前端工作:“上门、集中、线上。”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西安法院上门开展定制化法律服务;针对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如开发区、产业园区等,西安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为企业就近提供司法服务;针对如何让司法服务更高效的问题,西安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向数字法院建设延伸,成立“立审执一体化”指挥中心、多元解纷中心等,全方位优化线上司法服务。
善弈者谋局。从政策性规划到操作性指导,西安中院相继出台了《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贯彻落实〈西安市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列出司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问题清单,全力解决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措施释放出鲜明的信号:西安法院坚定不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
“我们不仅有‘马锡五审判方式’,还有先进的示范判决机制。”西安中院民四庭副庭长张鹏有些“小骄傲”。随着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群体性证券纠纷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以来,西安中院先后受理了数千件涉及多家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涉及投资者众多。
“传统的一案一审方式根本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处理完案件。”张鹏清楚地记得,2021年上班第一天,突然涌进来几十起案件,被告均是延安必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安必康”)。为此,2021年,西安中院在多次调研后,出台《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群体性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的意见(试行)》,即在处理群体性证券纠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审理、先行判决,通过发挥示范判决案件的引领作用,妥善化解平行案件的纠纷解决机制。
2021年9月27日,西安中院从首批515名原告投资者诉延安必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选取首例示范案件(原告吴燕芬诉被告延安必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案)一审宣判。该案对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争议较大的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的认定,以及如何确定原告损失与案涉虚假陈述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理论前沿问题予以充分论述。在案件审理中引入中证法律服务中心,对投资者损失进行精确化、合理化核算,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这类案件除了维权成本高,最大的难点是诉讼周期长,大概需要两三年。”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洪某表示,在延安必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系列案件中,他代理的上百起案件就是通过示范判决机制得以化解,当事人都获得了赔偿款。示范判决机制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缩短了诉讼时间,使投资者的维权之路更快速、成本更低。目前,西安中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可供复制推广的示范判决审理机制,为后续金融证券类型案件的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西安中院还与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证券期货领域建立案件通报、证据调取、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机制。“这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张鹏说,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首要难点是调取证据。签署协议后,可以给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地调取证据的渠道。核定损失也是一个难点。西安中院通过签署协议,引入了专业且具有公益性的调解机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是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之义。西安中院在探索创新商事审判机制改革过程中,致力打造“专业调解+示范判决+司法确认”的三位一体全方位、全链条的纠纷多元化解合作框架。从《陕西辖区证券期货纠纷诉调对接合作协议》到《关于建立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西安中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路越走越宽。
“法院及时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我们明显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说。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名单,西安榜上有名。这与法治的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密不可分。
近年来,西安中院不断扩大矛盾化解“朋友圈”,与西安市知识产权局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法治保障、府院联动、系统治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面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空间。从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到成立“双中心”司法服务保障基地,再到发布一系列司法服务保障举措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引领创新……西安法院努力以知识产权高质量保护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增效
李子华(化名)十分意外,自己上诉的案件这么快就能得到彻底解决。他计算好从山西到西安的物流时间,给西安中院民三庭法官季立耘寄出了一面一人高的锦旗。
上诉人李子华是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的当事人。一审法院判决他赔偿A公司数万元损失,李子华不服提起上诉。双方当事人因各自情况均申请二审法院书面审理。季立耘仔细阅卷、审核证据,并与一审承办法官进行沟通,发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合同纠纷,隐藏着制造违约、强制收回案涉财产、虚增债务等“套路”。当事人在缺乏警惕性及判断能力情形下缔约,可能存在显失公平、权益受损的情况。
便利、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务是投资者最看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素之一,也是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指标“执行合同”中的重要考察项目。“执行合同”指标是衡量法院解决一起商业纠纷花费的时间、费用和司法程序质量的指数(涵盖法院立案、审理、执行全流程)。
如何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日常商事审判工作中,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季立耘检索大量案例后,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最终,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同意解除合同,并承诺互不追究违约及赔偿责任。“以自己的力量促使当事人息诉止争,最大限度做到案结事了。”于她而言,这是一次“护航营商”的全力以赴。
与李子华一样,大部分来法院打官司的企业最关心的就是方便快捷。对于西安中院来说,如何优化审判全流程,让企业能够最快及最大限度解决纠纷,是这几年的工作重点。
“西安中院的二审网上立案,主打一个‘快’。”2023年7月5日,一名在上海执业的律师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感受。2023年1月1日,全国第二批民事、行政二审网上立案试点工作展开,陕西法院为试点法院之一。
从当事人手机上的服务小程序、到法院内网的审判管理系统……多个终端要如何互联?一审、二审程序要如何衔接?西安中院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同打造实时更新的需求清单,围绕线上线下双轨制等掣肘问题,以“清单管理+排期作战+运维优化”模式实现全周期管理,将系统改造成了适配二审线上全流程的“直通车”。
截至2024年年初,西安中院二审网上立案数占陕西省二审网上立案数的96.8%,实现了当事人“掌上”一键可查。西安中院二审网上立案从“试点”变成“亮点”,被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在《人民法院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工作月报》中点名表扬,并在全国法院推广。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关乎营商环境。在审判环节,西安法院还建立了营商环境案件“绿色通道”制度,最大限度缩短涉营商环境案件立案及办理时间;组建速裁审判团队,促进审判效率大幅提升,使诉讼成本大幅降低。
蝶变
房地产企业往往体量巨大,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民商事主体繁多,其破产重整关系到债权人、施工单位、购房群众、企业职工等诸多主体利益。
2016年,西安灿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某公司”)开发的“西某国际”项目因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停工,引发了近200名购房人多次前往各级政府部门维权。2018年6月4日,债权人向西安中院申请破产。因“西某国际”项目已被认定为违法建设项目,地上建筑物面临被拆除或罚没,而破产清算状态下灿某公司平均综合清偿率最理想的情况下仅能达到9.29%。
如何兼顾多方利益?承办法官呼延静陷入了沉思。随后,西安中院及管理人通过多方途径多次招募投资人受挫。合议庭团队没有轻易放弃,积极协调后,项目原施工方暨债权人之一某建设公司西安分公司提出以债权人联合其他方自救的方式,对灿某公司进行重整。2023年6月1日,西安中院裁定灿某公司破产重整。经债权人会议表决,最终职工债权组、小额债权获得全额清偿,普通债权组平均综合清偿率达到34.05%,远高于在清算状态下的清偿率。2023年8月3日,西安中院裁定批准灿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该案自进入重整程序仅历时两个月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合议庭团队精准把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窗口期,为烂尾楼拯救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在消除烂尾楼对于地区形象不良影响的同时,还缓解了债权人因无法受偿可能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营商环境是在一点一滴的实绩中积累建构的。在西安市鄠邑区,国家级企业孵化器——西安西户科技企业孵化器正逐步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创新体系,为“西安智造”增添发展动能。与科技企业一起孵化的,还有配套的法律服务。
“我们提出‘法律孵化’思路,梳理不同企业的司法需求,围绕平台建设、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等,为企业定制精细化法律服务。同时,在孵化器中设立‘共享法庭’,以一根网、一块屏为标准设置,集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保全系统等多个平台,为科创企业就地提供法律服务。”鄠邑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被“置顶”的营商环境,让落户西安的经营主体更加“敢干、敢闯、敢投”。优异的营商环境,正不断转化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2023年,西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为57.52万户、同比增长31.33%,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17万户……
从“对标提升”到“系统优化”再到“构建生态体系”,西安中院从未放慢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有了这样良好的实践基础,有了这样扎实的多方共识,在西安这片热土上,一场锚定问题、汇聚力量、打通堵点的营商环境“升级”法治实践正在加速推进。
12-09-2024
12-09-2024
12-09-2024
12-09-2024
12-09-2024
新闻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