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迎来重要战略机遇。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1%上升至2023年的41.5%。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显现出在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爆发的特征。我国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2.6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在5G、量子计算、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标准制定等提供有利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国际感召力、塑造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4年8月17日,第十四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新疆喀什开幕,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家外商企业、550家国内企业参展。图为开幕当日,国外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商品。新华社记者 尚升/摄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多方面挑战。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这三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加剧了世界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开放创新合作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国际循环受限受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我国外部环境安全稳定构成威胁。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难度加大,国内大循环存在难点堵点,资源要素畅通流动仍有制约,高标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供需两端尚未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传统优势有所弱化,不同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差异较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仍需加力。制度型开放仍需深化,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尚有差距,涉外法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重点领域风险还需有效防范化解。
三、准确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原则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各类所有制企业更加充分有效公平竞争,商品、服务、要素更加自由有序流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与国际规则更全面更深入更高水平对接,开放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和开放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高效畅通的现代化开放制度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要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