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害知名商标专用权,湖北黄石法院坚决纠治电商“野蛮生长”,推动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针对背负两亿元债务的地方文化名企、1000万元债务的小微制造公司,黄石法院统筹“破”与“立”,帮助企业寻得脱困“新机”……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职能不断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拓展,聚力以营商环境的“优”为高质量发展的“进”保驾护航。
向新而生
黄石一家百货公司搭上电商平台“快车”,售卖自己经销的一家服饰公司产品,没想到会被起诉到大冶市人民法院。
某知识产权公司诉称,百货公司的产品图片与该公司美术作品中的“钓鱼人”极为相似,涉嫌侵犯其对案涉作品享有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线上受理该案后,大冶法院初步查阅资料发现,这家服饰公司案涉产品被知识产权公司在全国6省12家法院起诉16起。
作为黄石地区知识产权案件专门管辖法院之一,大冶法院健全完善“专业调解组织一级分流——诉前调解二级分流——立案后繁简分流”的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元的知识产权维权方式。
经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后,大冶法院征得当事人同意,将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团队,由大冶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提供专业指导,“打包调解”16件纠纷。
最终,两家公司不仅达成和解,还就新的设计图片版权达成合作意向。两家公司都迎来新的机遇,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健康发展。
电商时代,侵权现象与日俱增,唯有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保障市场秩序,使企业聚焦经营,迸发新活力。今年以来,黄石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50件,其中74%在两个月内审结,包括大冶法院调解、和解的全球知名电器产品制造公司同一时期提交的5件在电商平台侵害知名商标专用权纠纷以及某知名辣椒品牌的6起因餐饮菜名引发的侵权纠纷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时效性和多样性持续提高。
破局而立
欠了一年多的工资补上了,不少老员工又回到厂里上班。
阳新县某防腐设备公司能从濒临破产清算到复工复产,离不开阳新县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团队的思路创新。
2017年,该企业经营困难,引发超过1000万元债务。因资不抵债,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
审理过程中,阳新县法院破产审判团队多次深入企业“把脉会诊”,综合研判后发现该防腐设备公司发展前景尚好,债务总额可控,可试行破产和解。
破产审判团队指导破产管理人精准施策:回收到期债权,奠定和解基础;推行“管理人直接解封破产财产”机制,唤醒“沉睡资产”;启动信用修复机制,为正常经营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