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11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硬举措”优化发展“软环境”。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推出“大众帮办·营商环境看实招”,走市县,访企业,探寻各地纾困利企“好点子”“好经验”,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妙招实招。敬请关注。
本期访谈,我们走进济南市,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刘洪昌对话济南市副市长李国祥,聊聊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妙招。
刘洪昌:我们了解到,济南连续四年在省营商环境工作考核中位列“一等”。请介绍一下,济南是如何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
李国祥:首先,完善统筹协调体系。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各领域“总指挥”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构建了“1+4+19+N”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上下贯通、纵横联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其次,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法规条文形式固化好经验、好做法;出台了《济南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从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发,强化顶层设计;接续实施了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迭代出台“1+20”方案2023版、2024版,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逐步建立起“条例+规划+方案+清单”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另外,完善政企沟通体系。建立了市领导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企业家会客厅、走访企业等各类政企沟通活动近400次。实行“2110”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即承办单位对企业诉求2小时响应,1个工作日反馈初步办理意见,10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或服务确认,今年以来受理企业诉求8.1万件,满意率达98.9%。
此外,完善监督保障体系。实施“清风护航”行动,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集中开展联系服务企业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打造党风政风行风正风肃纪民主评议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风监督面对面(电视问政)、电台问政“1+3”监督平台体系。
刘洪昌:今年是济南市“项目深化年”。重点项目建设涉及多要素、多环节、多部门,济南市如何保障项目建设推进?
李国祥:以工程项目水电气暖网的接入为例,以往项目需要方多次配合多部门办理。不过,如今济南市实现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