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注重源头解纷,减轻企业诉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强化因案施策,精准发力,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人民法院持续探索司法服务新途径,以“三招”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
法治护企有“新招”
“今年经营状况怎么样?是否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法律帮助吗?”这是在园区法官工作室常常响起的声音。
2023年4月,武平县人民法院“园区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武平县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窗口,“园区法官工作室”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这番创新举措下,武平县人民法院收获的是一张张笑脸。
“谢谢林法官,我终于拿到工资了,孩子的学费终于有着落了!”农民工钟某紧紧握着武平县人民法院法官的手连连道谢。
原来,该公司因受市场行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拖欠50余名农民工工资。武平县人民法院考虑到涉案人数较多、且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前往该公司开展诉前调解。
“能和解就无需再立案,案件信息也不用披露上网,毕竟你们是做企业的,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诉前调解中,法官为该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该公司负责人当场同意对农民工工资数额进行确认,工人们也明确表示,愿意继续为公司提供劳动服务。最终,50余名农民工与该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拿到104万元工资款。
抓前端、治未病,需要的是听企声、问企需、解企忧。武平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执行职能,发挥“园区法官工作室”、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作用,深化全流程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前调解规范化建设,完善诉前甄别、分流、引导机制,加大诉前调解力度,提升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率。
聚焦惠企有“暖招”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武平辖区内已有各类大规模种植基地,“武平绿茶”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
“法官,这些涉企法律条款,能帮我解读一下吗?”“法官,商标权受人侵犯,该怎么办?”......挂钩桃溪镇江坑村的“茶园法官”刚到联络点,茶企负责人们就围上来咨询法律问题。
为辖区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武平县人民法院设立“茶园法官”审判联络点和法庭茶业基地,聚焦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交易,为茶园茶农茶企提供“精细化”的法律服务。
服务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不仅是针对企业,更是面对参与茶产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