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广西政法机关聚焦建设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全区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16条措施,提升执法司法服务保障便利化水平。公安机关出台便民利企88项措施,“桂警通办”平台119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设立治安、出入境、交警“三合一”窗口334个,覆盖率达100%,业务窗口平均用时缩短至9分钟以内,被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经验推广。
司法行政部门与工商联组织全区910家律师事务所、1690个商会建立合作机制,为广大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从122项扩大到200项。全区政法机关制发涉企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和公安提示函共1149份,结合执法司法工作,帮助企业完善制度、防范风险。融安县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假冒“融安金桔”品牌等问题,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表扬。
持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广西政法机关着眼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和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法治需求,加快推进广西涉外法治建设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统筹推进涉外法治建设。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新设涉外法治工作指导处,具体指导和推动政法各部门加强涉外法治工作;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提升涉外法治队伍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能力;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涉外执法司法协助机制,2023年起可直接向海牙公约成员国发起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请求;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加强中国—东盟检务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建立全区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巩固深化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成果,持续服务跨境司法合作;自治区公安厅与越南边境五省公安厅建立中越边境“1+5”跨国执法合作机制,加强边境执法协作;自治区司法厅组织建设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钦州港、崇左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RCEP企业服务中心等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助力提升涉外法治交流和法律服务水平。全区政法机关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力度,设立人才交流培训基地,举办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同堂培训,涉外法治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广西政法机关仍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等问题,有的办事办证不够便利、有的涉企案件超时限“挂案”、有的涉企执行还不到位,目前正在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整改。下一步,全区政法机关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治责任、法治责任,笃行不怠,奋楫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