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对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不仅为本地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共同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经济发展新画卷。
为企业办实事为市场增活力
“太快了!我们这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真正做到了‘零时差’。”项目负责人李天兵告诉记者,得益于“霍林郭勒市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意见(2.0版)”审批模式的实施,大幅缩短了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让项目提前一个半月开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早一天投产就意味着能早一天抢占商机,这一个半月时间,我们能多建设近2万平方米厂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至少2000万元。”
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张启民 摄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通辽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精心策划并启动实施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以一年为一个主题节点,从“突破年”的思想破冰,到“创新年”的改革破题,再到“争优年”的担当破局,每一步都见证了营商环境的升级与蜕变。
2024年,通辽市坚持创新突破导向,以诚信建设为主题,围绕打造“宜商通辽、诚信通辽、数字通辽、暖心通辽”战略目标,推行“无证明城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一表通办”等10余项综合改革, 大幅压减了办事材料、办理时限和办事环节,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吸引了更多企业和项目落地通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筑巢引凤来” 高质量项目落地频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通辽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5月末,全市新签约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81个、签约额1481.21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制造业领域产业链新签约项目81个,总签约额1171.08亿元;绿色农牧业领域产业链新签约项目63个,总签约额137.85亿元;服务业领域产业链新签约项目27个,总签约额22.1亿元。这些高质量项目的成功引进和资金的及时到位,为通辽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最强吸引力,优质的服务是招商引资的最强竞争力。 通辽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把项目落地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市级专班+旗县级专班+项目管家的“1+1+1”服务模式,建立全市重大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入企敲门”行动等,使签约项目尽快投产,在谈项目尽快落地。紧紧抓住国家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紧盯东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研究吃透《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推动“政策落地”工程,落实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总要求,刚性推动57个项目实现招商政策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