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群雁争相归,创业正当时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12-09 | 64 次浏览 | 分享到:

  他表示,目前,返乡入乡创业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态势,创业人员素质更高、产业引进更准、服务保障更实、促进就业更充分。“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300万人,如果按照1:5的比例带动就业测算,预计吸纳了约6500万人就业。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逐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助力人才生根发芽方面,各地积极招引各类人才,既在“引凤”上用心,强化人才返乡激励,也在“筑巢”上发力,完善服务保障制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如安徽省临泉县连续17年开展“接您回家”行动,浙江省桐庐县创新推出村书记择优纳编等机制。

  在构建完备支撑体系方面,各地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公共实训基地等资源,推动各类园区整合建设、改造提升,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返乡创业平台支撑体系。如江西省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群体建设128家创业孵化基地,28家返乡创业园;贵州省整合各类资金,累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46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7万人次等。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各地强化政策精准扶持、促进服务扩面提质,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更好激发创业人员和企业的动力、活力、竞争力。如山东省深入实施“创业齐鲁十大推进行动”,为返乡入乡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政策支持;吉林省敦化市立足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服务功能,制定工作标准,帮助返乡创业人员享受创业政策“只进一次门”等。

  在扩大资源禀赋优势方面,各地在引进创业项目时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劳动力优势等,坚持优中选优,确保引进来的项目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菏泽曹县的汉服、陕西安康的毛绒玩具、重庆奉节的眼镜、四川苍溪的雪梨等,都成长为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集群,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等。

  在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方面,各地坚持就业优先、富民优先,大力支持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落地,催生出更多本地化、低门槛、工农“两不误”的工作岗位,有效带动当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如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一县一品牌”培育行动,打造出“曹县电商”等10个特色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近就地就业62万人,年创经济效益310亿元等。

  会议强调,当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已由“试点探路”转向“有序铺开”,面临难得机遇,前景广阔。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影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仍受到融资难、招人难、配套难、用地难、服务难的“痛点”“难点”制约。对此,既要看到机遇,又要把握新形势、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