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完善准入制度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产经观察 | 作者:产经观察 | 发布时间 :2025-07-17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业起步期,联合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科技企业共同制定标准规范,才能更快明晰行业监管部门、经营主体、属地的权责,让技术标准更明确、制度体系更健全。”程羽介绍,两年多来,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效率优势,重点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城市等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先中心(合肥)的探索还在继续。目前,中心已经吸引全国近100家企业前来开展低空智联网装备试验。

  今年4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其中,依据已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等,纳入部分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被纳入清单。

  “新版清单将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对于未来,李晓娜满是期待。

  海南简化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审批流程

  让商业航天发射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王云杉

  3月12日凌晨,海南省文昌市,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点火升空,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继去年11月30日二号工位首发成功后,此次一号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了双工位发射能力。

  据了解,目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预计2026年底实现发射。新建的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合计将不少于32次,4个发射工位的设计年度发射能力有望超过60次。

  发射场加速扩容、火箭“排队上天”背后,离不开市场准入政策的赋能。2021年4月,《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明确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支持建设融合、开放的文昌航天发射场”。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过去,我国主要火箭发射场一年发射次数为四五十次,且以满足国家重大发射任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火箭发射需求。“市场准入环境的优化,直接推动了国内首个以商业为导向的航天发射场投入运营,让广大商业火箭和卫星公司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发射平台,从研发制造、发射运营到应用服务的产业良性循环被打通,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由此驶入‘快车道’。”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发展部副部长许锡锴说。

  市场准入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不仅仅是向企业开放火箭发射资源,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火箭运输、总装、发射审批等诸多环节管理举措都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许锡锴表示,允许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只是市场准入环境优化的一部分,背后还有对航天发射管理体制各个环节的梳理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