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许培军)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把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经营主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该局紧扣重点环节,紧盯关键领域,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切实为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赋能经营主体新质生产力发展。


丰富信用运用场景 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双随机”监管机制和“信用+执法”检查机制。按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设定3%—100%差异化抽查比例,累计制定抽查计划1259项,检查经营主体1.17万户,发现问题635个,问题发现率同比提升42%,高风险主体100%全覆盖检查,低风险主体抽查频次降低60%。
建立健全主管按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档,绿码A档企业原则上“一次都不查”,黄码B档企业原则上“一年查一次”,红码C、D档企业原则上“一季度查一次”,推行差异化监管和“组团”式执法,监管频次同比下降35%,企业满意率达98.6%。
丰富信用监管工具 借助年报精细化管理,改革个体工商户年报,深化“多报合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近五年,璧山区企业年报数每年均在1.8万家以上,年报率均达90%以上,年报率均位列全市前三。
将注册登记、办理许可、日常监管、行政执法等多部门产生的各类信息,实时归集到微信“山城有信”小程序中,成为企业专属数字信用档案,社会公众、企业商户、监管人员可直接扫码查看经营主体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监管信息、公示信息,实现“实时查、随地查、便捷用”。
已赋码主体79355户,消费者扫码3561户主体,消费者针对主体点击量1617060次,信用风险警示提醒2050户,信用修复提示737户,年报提醒58862户,公示消费投诉677户。
丰富拓展数据应用 实施信用培育,推广信用承诺。2024年,璧山区市场监管局助力2.7万户经营主体以承诺方式取得许可或修复信用。进一步加强了与区发改委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支持失信主体便捷高效重塑信用。
超过0.63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依法解除其在招投标、投融资、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限制,释放了经营主体的活力,协助银行优先为42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便捷贷”1180万元,户均28.09万元,高于全市个体贷户均水平,该信用增信助贷案例获评全市市场监管系统2024年度信用监管十大典型案例。修正信用数据9967条,形成监测、预警、溯源、整改工作闭环,数据合格率保持在99.9%,位居全市前列。
全市首创立项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中心2个,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83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9件,居渝西第一。搭建转化运用平台,转化国内外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近800件,孵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57家,培育4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知识产权联合质押融资7.22亿元,赋能经营主体新质生产力发展。